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湖南的湖泊都没了,洪水也就挡不住了

2017-07-07 来源:格外
作者:胡博阳


近日南方多地暴雨,受强烈的降水影响,湖南省遭受严重洪灾。虽然气象灾害属于天灾不可抗拒,但是当中的人祸却需要反思。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宁乡,因未能及时接到水库泄洪的通知,导致民众损失惨重。除此以外,人为对洪水易发区土地的开发,导致湖泊和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使得洪水带来的危害和风险也在增加。


湖泊、湿地能够暂时蓄纳洪水,过后缓慢泄出,从而减轻汛期洪水威胁。但是由于湖泊、湿地面积大量减少,防洪的功能已经大不如从前。根据国家林业局2014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仅湿地面积就减少了339.63万公顷,相当于减少了两个北京市的国土面积。正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湖南省,省内的湖泊面积近几十年同样锐减,是中国湖泊、湿地减少的一个缩影。


天然屏障消失了

湖泊、湿地在水文方面的有着天然的防洪功能。凡是与河流相连通的湖泊、湿地一般都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调蓄洪水的作用。包括蓄积洪水、减缓洪水流速,削减洪峰,延长水流时间,从而减轻洪水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湖南省的洞庭湖是典型的与长江相连通的湖泊,而湖南省正好又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洪水易发地区,所以洞庭湖在汛期承担了一定的防洪功能。例如,根据水文资料,1955--1983年洞庭湖入流的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40200 m/S,而湖口出流的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800 m/S,削峰最高达到了11400 m/S,约占入湖洪峰量的29.4%。


以1954年为例,最大入湖洪峰发生在7月30日,流量为64053 m/S,最大出湖洪峰为43400 m/S,削减洪峰量高达20653 m/S,占入湖洪峰量的32.2%。而出湖的日期在8月2日,洪峰滞后2天出湖。可见湖泊对削减洪峰的重要作用。


在蓄积洪水方面,湖泊、湿地同样有明显的作用。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根据1978-1980年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模型显示,仅东洞庭湖湿地在34m高程时调蓄洪水的最大值就可达到111.6X10^8m,约占总调蓄能力的80%,面对洪灾威胁时,湖泊、湿地的防洪作用就得到体现。


2016年7月5日,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水域洪水猛涨。/视觉中国


但是,由于人工开垦,围湖造田,基建用地。使得天然湖泊湿地的面积锐减。曾经的八百里洞庭如今剩下不到三百里。那些幸存下来未被开发的湖泊湿地,防洪功能也不复从前。


长沙城区内湖泊也因被填埋面积不断减少,具备防洪功能的湖泊也没能得到保护。楚家湖是长沙首家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公园规划区域内有两大水系,桃花港和楚家湖,两大水系在两季洪水期都可起到泄洪蓄水的作用,楚家湖防洪大堤也是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的。2013年,楚家湖的东南岸湖面被填埋几十亩,湖的北岸已经被开发成了高楼和别墅区,原本300多亩的楚家湖变得残缺不全。


在2008年,湖南长沙在线公示了《湖南烈士公园东大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中涉及到北块约20亩土地实质为变相填湖建办公楼,引起了长沙市民的争议。这块地附近的跃进湖在2003年就曾遭到湖南三湘物业公司填埋。而跃进湖长沙市民的心目中意义非常大,除了正常的景观功能外,跃进湖还承担着巨大的防洪调蓄功能。


1973年1月17日和2014年1月14日的洞庭湖卫星图对比。/湖南省遥感研究所


城区内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蓄积洪水的能力越来越差,这方面隔壁的武汉深有体会。据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武汉中心城区建国初期127个湖泊如今仅存38个,仍面临着继续被填埋的危险。若以湖泊平均深度1米计算,被填占湖泊的蓄水容量,高达2.3亿立方米,而武汉的湖泊调蓄地表径流能力与40年前相比只剩下30%。


湖南的地表径流和湖泊调蓄能力同武汉一样,伴随着城区扩张而逐渐消失。当暴雨来袭,陈旧的地下水道系统无法有效的排解,城市里失去了湖泊、湿地天然的防洪屏障,无处安放的洪水增加了城市遭受浸渍的风险。


围湖造田的下场


降水是产生洪涝灾害的最直接原因,极端的暴雨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洪涝灾害。有研究将历年中国各省市的洪涝灾害对比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灾害最多发的地区。湖南湖北是中国淡水湖集中的地区,又是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但是由于湖泊破坏严重,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减弱,在面临洪水时,造成的洪涝灾害面积的面积不断地增加。


国家气候中心在《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统计分析》一文中指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国各个时期平均农田受涝面积在不断增大。80年代比50年代增加41%,比70年代增加95%,90年代初比50年代初增加111%,比70年代增加189%,比80年代增加49%。



农田受灾面积的扩大与50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有关。1958年,毛泽东在提出大跃进以后,全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湖争粮食的浪潮。据统计,从50年代后期起,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1958年以后,湖南省对洞庭湖的围湖造田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建立了很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洞庭湖从此失去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地位。

随着围湖造田运动的开展,湖泊面积逐渐减小,一些小的湖泊甚至消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迅速减少,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减少了543个。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的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9万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面积仅为1.9万平方千米,消亡了1万多平方千米的湖泊面积,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有1066个湖泊,目前仅剩309个湖泊。




早在2002年,武汉武昌的沙湖就已在“围湖造田”。/视觉中国


萎缩后的湖泊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地表径流也随之出现问题,水涝灾害的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1998年遭受巨大的洪灾之后,政府在洞庭湖、鄱阳湖和江汉平原与长江干流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湿地恢复工程。但是湖泊的调蓄能力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亡羊补牢,效果微乎其微。


破坏花样变多,功能难以恢复


与上个世纪的围湖造田相比,最近十几年对湖泊湿地的损害主要来自城市基建。原本郁郁葱葱的湿地和湖泊,几年间就变成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成了高档小区和湖景房。华中师范大学春野环境保护协会在2011年对武汉的南湖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随着武汉城市的发展,填湖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热衷的项目。填湖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公示,武汉市2016年出让的紧邻沙湖的165号地皮,1.5公顷的出让价格高达4.95亿元。


2015年04月12日,湖北武汉,湖景房扎堆建。/视觉中国


长沙市的岳麓区在这次湖南洪灾中受灾严重,在2012年长沙岳麓区后湖新村的村主任将后湖15亩区域作价18万租赁给驾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长沙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后湖就被不断地占用和征收,以至于岳麓区千亩后湖20多年来被侵蚀过半。


填湖形成的地块,大多都处于城市的低洼地带。每逢雨季,城区都会受到雨水腌渍的困扰,而填湖而成的低洼地带则更加严重。而填湖建房与围湖造田不同,通过退田还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湖泊萎缩,慢慢恢复其功能。而填湖建房对湖泊功能损伤则是永久的,功能将难以恢复。


2017年7月4日,航拍长沙橘子洲头,洪水“穿洲”城市内涝严重。/视觉中国


除了水文上的功能减退,生态功能也变得十分脆弱。湖南省国土资源研究所童潜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2002年至2006年,东洞庭湖和周边地区平均水位降低了1.15米,湖泊在萎缩。带来的后果是洞庭湖水,鸟、鱼的种类与数量都在减少。例如在1995年前后,洞庭湖的一个小湖湖里曾经发现800多只鸿雁和3000多只小天鹅,而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全洞庭湖年越冬种群数量最多也不超过50只。


鱼类的生存在洞庭湖也变得艰难,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十余位专家对洞庭湖进行四大家鱼的资源调查时发现,洞庭湖的水文环境变化到已经不适合鱼类的生存。在附近捕鱼为生的渔民因为无鱼可捕走掉了三分之二 。剩下的捕鱼方式也有网捕变成了电打鱼,这对湖里的鱼类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


2016年9月2日,洞庭湖上的民间环保者正在破坏非法渔具。/视觉中国


生态变坏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鼠灾,湖面的萎缩和天敌的消失导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数量剧增。东方田鼠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在湖滩上繁殖,汛期来临时,它们就跑到农田里。但是最近一二十年内鼠患让当地人难以容忍,每年鼠患对当地作物的损伤近千万元。


湖泊的大面积破坏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几十年间原本大片的湖泊湿地变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治理湖泊湿地是近十几年开始的,破坏用了几十年,但是恢复时间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的。况且,中国大中型湖泊目前还尚未有治理成功的案例。